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政宣传 -> 榜样力量 -> 正文

清华大学:实施新的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方案

发布日期:2007-10-25   来源:   点击量:

清华大学新的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方案自今秋起全面推行,2006级本科新生开始按照新方案为自己“配餐”。
  新方案中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以人文社科教育为重心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先行建设的20门核心课程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与当代中国等人文社科领域,以阅读经典为主要内容,采取名师上课、助教导修的双轨教学方式。
  新方案根据“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原有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10大课组重新整合为8大课组,即: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与人生、科技与社会、当代中国与世界、艺术教育、法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与技术,并增设了一批新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按照新方案的要求,理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要在以上八个课组中修满13学分,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文科学生除选修人文社科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外,还应选修一定的科学与技术类课程。
  据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胡显章教授介绍,本学期将先行实施人文教育核心课程计划试点工作。明确人文教育核心课程旨在更加坚实地奠定全体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基础,并对其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起到以纲带目的示范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扩大知识面。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核心课程全部由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领衔开设,在课程遴选上注重基础性而非实用性,力图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形成科学与人文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
  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曹莉教授表示,学校相关部门对“文化素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倾注了很大心血和希望。核心课程不是普通的公共课,而是一种深度教学,应当以对待专业课的态度来对待这笔宝贵资源。课程考核将全部采取考试方式。
  多年来,清华大学将文化素质教育视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大力推行作为其主渠道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早在1981年,该学校就设立了以文史哲为主的人文选修课。1987年,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以指定性选修课方式正式进入清华大学的课程体系;1999年,即教育部下达《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次年,清华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了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文化素质教育在该校清华大学第21次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成为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的话题。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量降低的情况下,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课程学分由5学分增加到13学分。2002年,文化素质课程建成10大课组,清华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已由原来教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上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平台。一批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热烈欢迎。“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业已形成,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据了解,清华大学将继续以人文社科教育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心,重点发展、积累一批人文社科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若干精品课程,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文社科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继续办好《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和文化素质实践活动,推动文化素质教育持续深化,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编辑 飞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