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高司[2000]36号
为落实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入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1999年1月,教育部批准在全国普遍高等学校建立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为深入贯彻《中菜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现就基地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1、原国家教委但倡导与组织开展的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院校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基地,是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由试点转向全面推广的重要措施,对于深入开展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高高等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对于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旨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探索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二、 基地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基地学校要根据各校的实际,组织力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实践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加以推广。
4、组织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培训,组织编写文化素质教育教材和相关读物。各基地学校要注重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形成一批文化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尤其是要探索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途径和方法。有条件的基地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编写文化素质教育的教材与读物。
5、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品位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各基地学校要开设一定的人文、艺术选修课程,使每个学生至少选修其中一门课程。
6、建立、健全文素质教育的规章、制度,规范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使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7、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不同类型学校的基地,通过深入开展文素质教育工作,逐步探索和建立注重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素质教育研究成果;成为提高教师素质培训中心;并在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 基地组织机构与条件建设
8、做好基地建设工作,认识是根本,领导是关键。各基地学校党政一把手要充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加强领导,制订规划,采取措施,出台政策,抓好落实。学校校级领导中要有人具体分管基地建设工作。
9、基地建设应设相应的工作机构,具体落实基地的建设和各项日常工作。工作人员实行专职与兼职人员相结合。
10、多方筹集资金。各基地学校主管部门要保证经营的投入。每个基地学校每年投入资金不应低于15万元。学校要把基地经费列入预算,并实行经费单列,专款专用。
11、加强基地的条件建设。基地要有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要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好图书资料工作。
四、 处理好基地建设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12、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指导基地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各分片小组要加强对本地区片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组织开展经脸交流活动。各片和各基地学校要及时向指导委员会报告工作。
13、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基地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各基地学校也要及时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工作,通报情况。
14、加强与本省市非基地学校,尤其是一些未设基地省市的高校联系,支持并协助它们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推广普及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方面,各基地学校要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15、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需要校内各院系及职能部门和广在师生的积极参予,因此,各基地要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协调校内各院系、各部门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做好统筹安排,统一规划,理顺与校内各院系及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
16、各基地学校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人,交流经验,发挥务自的优势,做到资源共享。
五、 基地的评估与验收
17、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和评估验收,检查和评估的主要范围为基地建设和基地工作两个方面。具体的检查和评估验收的细则,将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