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落下帷幕,30名省管干部拟任人选脱颖而出,一大批干部进入组织视野。众多网友纷纷留言,期待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走向常态化。
竞争添活力,竞争增公信。阳光透明、公平公正,“凭实力竞争、让真才胜出”,这正是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魅力所在。实践证明,这样选出的干部,群众欢迎、干部服气。据我省连续两年“万人评组工”调查结果显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改革举措。省委提出,要加大推行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逐步增加数量,扩大比例和范围,到2013年,以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干部不少于新提拔干部的四分之一,至2015年要达到三分之一。实行竞争性选拔工作常态化势在必行。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竞争性选拔干部至今已有25年,但部分干部在心理上还不太适应。有的担心搞竞争性选拔,会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工作干得再好,不如考试成绩重要”的导向,会牵扯干部精力,影响正常工作。有的怕竞争会影响团结、伤和气,胜出了感到难为情,落选了则担心没面子。有的怕参与竞争性选拔干部会被人议论“官瘾大”、“伸手要官”。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竞争性选拔常态化推进。
殊不知,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也是干部队伍的活力之源。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就是要通过优胜劣汰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使干部队伍形成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胜出则淡然,落选则坦然。每一名干部都应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竞争,接受组织挑选。这也是新时期党员干部执著事业、奋发有为的表现,更体现了自信自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参与竞争性选拔,与同志之间的团结合作并不矛盾,与所谓的跑官、要官更是两码事。这种竞争是合理规则规范下的有序竞争,是团结合作框架内的同向竞争,而不是相互拆台的恶性竞争。
就竞争性选拔工作本身来讲,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问题。现在,人们议论较多的是,“考得好的不一定干得好”、“干得好的不一定考得好”。如何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这是推进常态化的一个关键问题。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次省竞争性选拔工作中,注重能力导向和人岗相适,在方式方法和遴选程序上都进行了探索创新,如笔试、面试更具开放性和实践性,对入围人选考察实行量化评价,尤其注重德的考察等。这些举措无疑增强了竞争性、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唯分取人”,有助于提高干部选拔质量。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探索公推公选、公开遴选,则进一步丰富了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让“干事族”出线、“考试族”没辙,竞争性选拔才能获得持续动力。
“竞争岂止在考场”,这是众多参加这次省竞争性选拔的同志的共同感受。是的,课堂是考场,本职岗位也是一个大考场。唯有平时创先争优、竞展风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答实践的考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信赖、组织认可。这正是我们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常态化的初衷。